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8浏览量:79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为提升公众对肝脏健康的重视、普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逆转肝硬化的知识,我院联合市疾控中心、亭湖区疾控等医疗机构,于7月25日下午在悦达889商业广场成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活动通过义诊咨询、有奖竞答等丰富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肝炎防治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肝炎防治工作,为消除肝炎危害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我院综合感染科主任邹磊主任医师和成娟主任医师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向广大网友普及了“世界肝炎日”的由来及肝炎防治知识。直播内容涵盖感染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实用信息,并重点解答了观众关于丙肝防治的各类咨询。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医师们通过健康宣教,倡导市民“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的科学理念,有效提升了公众对丙肝的认知水平,不少市民表示收获颇丰,不仅掌握了科学的预防方法,更认识到早筛查、早治疗的重要性。
本次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系统性地提升了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活动以“社会共治”理念为核心,通过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和互动交流,不仅强化了群众的疾病预防意识,同时也构建了多方参与的肝炎防控网络。这种创新性健康促进模式既提升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与实效性,又为完善肝炎防治的社会共治机制提供了实践基础,积极促进了肝炎防控工作。
肝炎健康科普
1、什么是肝炎?
肝炎指肝脏炎症,病毒、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等都会破坏肝脏细胞,导致肝功能受损,引起炎症。肝炎主要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日常生活中的肝炎多指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5种类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乏力,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和发热,慢性肝炎还可能出现腹水和蜘蛛痣等。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易迁延成慢性肝炎,并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丁肝病毒常与乙肝病毒相伴感染。
2、日常生活中可能经过哪些途径感染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分别由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引起,人群普遍易感。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性途径和母婴传播,分别由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包含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侵入性医疗操作,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丁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丁肝病毒有缺陷,需依赖乙肝病毒才能传播。
3、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①接种疫苗
甲肝疫苗:国家免疫规划已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
乙肝疫苗:国家免疫规划新生儿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第一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多性伴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戊肝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受种者知情、自愿、自费接种。
②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可以预防乙肝和丙肝: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不与他人共用纹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病毒性肝炎孕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
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传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注意外购的肉类熟食,充分加热后才可以食用。
在生活中,如果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人群要主动去医疗机构筛查,患者应谨遵医嘱,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4、日常接触和共同用餐会感染乙肝病毒吗?
不会。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住同一间宿舍、一起吃饭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5、乙肝是不治之症吗?
不是。乙肝可防可控,虽然目前没有完全治愈乙肝的药物,但经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损伤,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6、父母有乙肝,会遗传给宝宝吗?
乙肝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通过规范防治可以阻断母婴传播。只要母亲没有感染,携带乙肝病毒父亲不会增加宝宝感染风险。建议备孕前可至正规医院就诊咨询。
7、乙肝妈妈能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在专业医生的评估后,可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被感染上乙肝的风险极低;同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增强宝宝免疫力。但当乳头破损时应暂停哺乳。
8、乙肝感染者,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治疗吗?
乙肝感染者肝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症状,建议应至少每隔6个月到1年定期规律复查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腹部彩超等。专业医生依据血清HBV-DNA、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9、查出丙肝抗体阳性,为什么还要查核酸?
丙肝抗体(抗-HCV)是感染丙肝病毒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异性、非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仅进行抗体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因此,一旦发现抗体阳性需及时进行丙肝核酸(HCVRNA)检测,这有助于确认是否感染HCV。
10、感染丙肝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需要。丙肝具有极强隐匿性,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已在破坏肝脏细胞,如果无法清除丙肝病毒,它会持续损害肝脏,甚至导致肝癌和肝硬化。
11、丙肝能治愈吗?治疗费会不会很贵?
能!经过规范抗病毒治疗,95%以上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丙肝治疗药物已纳入医保,经医保报销后一个疗程药费约4000元。
12、丙肝除了服药,为什么还要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毒被彻底清除,防止病情反复。患者服药后应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监测血常规、血生化、甲胎蛋白、HCVRNA,以及不良反应等。第1个月随访初步判断药物是否有效,第3个月随访观察病毒的清除情况,第6个月随访确认治疗是否成功。
13、服药一个月后丙肝核酸转阴就停药,可以吗?
不可以。未通过3个月的规范抗病毒治疗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体内残留的丙肝病毒重新开始复制扩增,出现转氨酶再次升高、核酸复阳、疾病复发的情况;还会引起病毒变异和耐药,治疗难度加大、效果变差、治疗周期也会更长。